酒店預訂

「藝文薈澳」帶您走進澳門頂尖當代藝術家創作的《形式背後》

「藝文薈澳」帶您走進澳門頂尖當代藝術家創作的《形式背後》

金沙中國透過展覽聚焦三位本地藝術家,展現多元獨特風格和理念,實踐支持本地藝術的使命
金沙中國透過展覽聚焦三位本地藝術家,展現多元獨特風格和理念,實踐支持本地藝術的使命

金沙藝廊的當代藝術展覽《形式背後: 當代藝術的美學》,展出(左起) 梁子毛、李英維、黎小傑三位本地藝術家的作品——所有照片由澳門美術協會提供
今年的「藝文薈澳」陣容鼎盛,一系列波普藝術展覽、互動裝置和憾動人心的數碼作品,於10月在澳門各處百花齊放。

金沙中國為響應及全力支持此一澳門藝術界盛事,除了帶來國際著名藝術家Philip Colbert 和 Jason Naylor在澳門的獨家展覽《奇妙之約》之外,更是唯一以展示本地藝術家創作為平行展主軸的綜合度假區。

重磅展出本地藝術創作的平行展 —《形式背後: 當代藝術的美學》,設於澳門四季名薈的金沙藝廊。由現在到10月15日,來賓均可欣賞到由澳門最大的藝術團體「澳門美術協會」為金沙穿針引線,帶來三位本地藝術家:李英維、梁子毛、黎小傑的作品。逾30件多維度的作品,從抽象的瓷磚畫組合裝置、實驗性強的混合媒材、富互動性的電子藝術到鮮亮的油彩畫,一一展示了廣泛的風格特色,引起耐人尋味的社會討論與反思。
 
策展人梁潔雯是澳門美術協會理事,現職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美術學助理教授。

她表示:「我很欣賞這三位藝術家,而且很留意他們的創作[變化和作品]。他們選擇了不用片面直白的方式去描繪澳門,用一個獨特的新形式表現他們的想法。」

她希望透過《形式背後》,在作品與觀眾之間建立更深刻的連繫,因此,大部份的展品具有超出預期的三維度空間元素,而且展示方式有別於傳統的掛畫形式,這種選擇有助於傳遞藝術家作品背後的信息。 
 
她分享其想望時說:「澳門很多觀眾都覺得當代藝術難以明白,但藝術家都希望透過作品與觀眾產生共鳴。因此,我們如何啟發觀眾去品讀當代藝術?透過是次展覽,觀眾可以透過『形式』去認識作品,以此為切入點,然後再探究『背後』的觀點。」


藝術何價

今年的「藝文薈澳」陣容鼎盛,一系列波普藝術展覽、互動裝置和憾動人心的數碼作品,於10月在澳門各處百花齊放。

金沙中國為響應及全力支持此一澳門藝術界盛事,除了帶來國際著名藝術家Philip Colbert 和 Jason Naylor在澳門的獨家展覽《奇妙之約》之外,更是唯一以展示本地藝術家創作為平行展主軸的綜合度假區。

重磅展出本地藝術創作的平行展 —《形式背後: 當代藝術的美學》,設於澳門四季名薈的金沙藝廊。由現在到10月15日,來賓均可欣賞到由澳門最大的藝術團體「澳門美術協會」為金沙穿針引線,帶來三位本地藝術家:李英維、梁子毛、黎小傑的作品。逾30件多維度的作品,從抽象的瓷磚畫組合裝置、實驗性強的混合媒材、富互動性的電子藝術到鮮亮的油彩畫,一一展示了廣泛的風格特色,引起耐人尋味的社會討論與反思。
 
策展人梁潔雯是澳門美術協會理事,現職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美術學助理教授。

她表示:「我很欣賞這三位藝術家,而且很留意他們的創作[變化和作品]。他們選擇了不用片面直白的方式去描繪澳門,用一個獨特的新形式表現他們的想法。」

她希望透過《形式背後》,在作品與觀眾之間建立更深刻的連繫,因此,大部份的展品具有超出預期的三維度空間元素,而且展示方式有別於傳統的掛畫形式,這種選擇有助於傳遞藝術家作品背後的信息。 
 
她分享其想望時說:「澳門很多觀眾都覺得當代藝術難以明白,但藝術家都希望透過作品與觀眾產生共鳴。因此,我們如何啟發觀眾去品讀當代藝術?透過是次展覽,觀眾可以透過『形式』去認識作品,以此為切入點,然後再探究『背後』的觀點。」


藝術何價

梁子毛在工作室製作《摩訶婆羅多》系列的作品,並在畫作中灑上他鍾愛的媒材:金箔
走進展場,梁子毛散發着嶄新視覺的11件作品隨即映入眼簾。

梁子毛從小便自學各種創作技巧,小時侯從電視中學習國畫,青年時期著迷於塗鴉和攝影,後來更到澳門理工學院(現澳門理工大學)修讀視覺藝術系,取得油畫學士學位。

2018年,澳門經過了近二十年來的蓬勃發展,而梁子毛從中則觀察到小城中越見明顯的貧富差距,因此他嘗試了多項實驗,並運用不同創作手段去表達他的憂慮。於是,他的《交子計劃》便由此誕生,這個系列的作品亦是展覽的亮點之一。作品使用塑膠彩、金箔、亞麻布、皮革和亮漆多個媒材,去叩問日常生活和藝術世界中,所賦予價值的意義和概念。

他深思價值,並分享道:「在這個系列,我製造了一個澳門元伍元硬幣的作品,那麼它的價值,還是伍元嗎?我覺得藝術家的身份有時像個煉金術師,拼湊不同的想法、媒材和風格,產生各種耳目一新的組合,從而創造價值。」
走進展場,梁子毛散發着嶄新視覺的11件作品隨即映入眼簾。

梁子毛從小便自學各種創作技巧,小時侯從電視中學習國畫,青年時期著迷於塗鴉和攝影,後來更到澳門理工學院(現澳門理工大學)修讀視覺藝術系,取得油畫學士學位。

2018年,澳門經過了近二十年來的蓬勃發展,而梁子毛從中則觀察到小城中越見明顯的貧富差距,因此他嘗試了多項實驗,並運用不同創作手段去表達他的憂慮。於是,他的《交子計劃》便由此誕生,這個系列的作品亦是展覽的亮點之一。作品使用塑膠彩、金箔、亞麻布、皮革和亮漆多個媒材,去叩問日常生活和藝術世界中,所賦予價值的意義和概念。

他深思價值,並分享道:「在這個系列,我製造了一個澳門元伍元硬幣的作品,那麼它的價值,還是伍元嗎?我覺得藝術家的身份有時像個煉金術師,拼湊不同的想法、媒材和風格,產生各種耳目一新的組合,從而創造價值。」

《交子計劃 - 銀伍蚊雞》混合了亮漆、銀箔、壓克力板和塑膠彩多個媒材
接下來的《摩訶婆羅多》系列,他繼續反思價值的意義,這個系列的靈感來自一首關於戰爭的印度史詩,談到這件使用了混合媒材的作品時,他分享:「那時剛好是疫情,我就在思考避世和末世的概念。我在想為什麼人們會遷徙、[發動]戰爭和避世。」 

梁子毛另一力作《愛從大灣區》,是一個使用了三地車牌製作的電子風扇裝置,只要你跟作品說話,它便會開始轉動。他希望觀眾退一步思考,能夠擁有三地車牌背後的意義,意義之廣泛延伸至經濟、社會和文化層面的價值判斷。他認為擁有三地車牌就如「擁有多重身份」,他指出:「這些作品都有一條中軸線,就是關乎價值。我用了另一種方法去探討一個問題和觀看藝術,我希望可以啟發觀眾。」


領悟現世代之光

接下來的《摩訶婆羅多》系列,他繼續反思價值的意義,這個系列的靈感來自一首關於戰爭的印度史詩,談到這件使用了混合媒材的作品時,他分享:「那時剛好是疫情,我就在思考避世和末世的概念。我在想為什麼人們會遷徙、[發動]戰爭和避世。」 

梁子毛另一力作《愛從大灣區》,是一個使用了三地車牌製作的電子風扇裝置,只要你跟作品說話,它便會開始轉動。他希望觀眾退一步思考,能夠擁有三地車牌背後的意義,意義之廣泛延伸至經濟、社會和文化層面的價值判斷。他認為擁有三地車牌就如「擁有多重身份」,他指出:「這些作品都有一條中軸線,就是關乎價值。我用了另一種方法去探討一個問題和觀看藝術,我希望可以啟發觀眾。」


領悟現世代之光

李英維以他一貫的色彩和幾何圖案風格,在澳門的工作室作畫
繼續往展覽內裡探索,李英維十多幅的油畫,展現着超乎表面所看到的模樣。乍看之下,鮮亮的霓虹燈作品似乎在發光,並向四方八面移動 ,當中的色塊和線條有的螺旋轉動,有的扭曲不一,有的看似是手風琴一樣張開。

為了創造這些視錯覺,這位出生於澳門的藝術家仔細計算了每條彩繪線條的角度、弧度和色調,並模擬日常生活的電腦和手機螢幕照射出來、包含彩虹中所有顏色的白光。透過利用我們對現實的感知,藝術家對數位文化大大主宰當代社會的現象進行批判。

「我們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種虛擬元素,真實的事物被數據取代,而虛擬與現實之間的界線亦漸漸變得模糊不清。」他進一步解釋說:「我繪畫的顏色是一層一層的,感覺好像要進入另一個世界,而那份律動就像我們用手指撥動手機的動作。」
仔細觀看李英維的《次元序列2020-11》作品,你會發現它模擬了日常生活中的電子產品所照射出來的白光
李英維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,修讀不同藝術領域,打從那時開始,他的創作總離不開一個反覆出現的主題:光線。那為何他對光線如此情有獨鍾?他說:「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所繪畫的光,很多時是表現宗教神聖的光,用以傳達他們的信仰。到了印象主義時期,因為要到戶外寫生,所以藝術家捕捉的光都是來自大自然。於是我問自己,來到這個時代,我應怎樣表達現代的光?我認為當代人接觸最多的光,就是電子屏幕的光。每天起床,我們都查閱手機上的資訊,進入當中的虛擬世界。」

而同場的裝置作品《解壓縮》,能讓觀眾更明白李英維的創作概念。他說:「我們把其中一幅展品中的多層色塊,逐層印製在壓克力板上,再用銅線貫穿起來。這件裝置展示了我的創作過程,我首先繪畫不同色塊,再利用計算把它們排列出來,好讓整個序列在畫面上呈現出美感。」 


方寸流光之間

繼續往展覽內裡探索,李英維十多幅的油畫,展現着超乎表面所看到的模樣。乍看之下,鮮亮的霓虹燈作品似乎在發光,並向四方八面移動 ,當中的色塊和線條有的螺旋轉動,有的扭曲不一,有的看似是手風琴一樣張開。

為了創造這些視錯覺,這位出生於澳門的藝術家仔細計算了每條彩繪線條的角度、弧度和色調,並模擬日常生活的電腦和手機螢幕照射出來、包含彩虹中所有顏色的白光。透過利用我們對現實的感知,藝術家對數位文化大大主宰當代社會的現象進行批判。

「我們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種虛擬元素,真實的事物被數據取代,而虛擬與現實之間的界線亦漸漸變得模糊不清。」他進一步解釋說:「我繪畫的顏色是一層一層的,感覺好像要進入另一個世界,而那份律動就像我們用手指撥動手機的動作。」
仔細觀看李英維的《次元序列2020-11》作品,你會發現它模擬了日常生活中的電子產品所照射出來的白光
李英維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,修讀不同藝術領域,打從那時開始,他的創作總離不開一個反覆出現的主題:光線。那為何他對光線如此情有獨鍾?他說:「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所繪畫的光,很多時是表現宗教神聖的光,用以傳達他們的信仰。到了印象主義時期,因為要到戶外寫生,所以藝術家捕捉的光都是來自大自然。於是我問自己,來到這個時代,我應怎樣表達現代的光?我認為當代人接觸最多的光,就是電子屏幕的光。每天起床,我們都查閱手機上的資訊,進入當中的虛擬世界。」

而同場的裝置作品《解壓縮》,能讓觀眾更明白李英維的創作概念。他說:「我們把其中一幅展品中的多層色塊,逐層印製在壓克力板上,再用銅線貫穿起來。這件裝置展示了我的創作過程,我首先繪畫不同色塊,再利用計算把它們排列出來,好讓整個序列在畫面上呈現出美感。」 


方寸流光之間

黎小傑在工作室製作《荏苒》系列作品,繪製上千萬塊的細小瓷磚畫,並拼湊成不同模樣
澳門出生的黎小傑,自小的夢想便是成為畫家。他研習繪畫、水彩畫、人物素描、石膏、雕塑、板畫、油畫和抽象混合媒材,亦從不忘實驗創作。

黎小傑畢業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,學成歸來後,便著手探索小城,一開始以俯瞰視角凝望澳門,他分享:「從舊城區的一個屋頂向下望,你會看到很多鐵皮屋頂,並發現一片很有趣的城市肌理。」

俯瞰視角啟發他以宏觀的角度觀察城市,但今次他決定採用微觀視角,以另一角度捕捉古舊建築物的地板及牆壁上的彩繪瓷磚,再利用想像力拼發出《荏苒》系列的抽象油畫,展出於這個「藝文薈澳」的平行展。
 
他說:「這些瓷磚代表了這個城市過去幾十年到一個世紀以來的時代風格。現在的年青人喜愛極簡設計,但以前的人都鍾愛具有不同圖案的裝飾藝術。從這些瓷磚,你可了解他們在設計上的喜好。」
澳門出生的黎小傑,自小的夢想便是成為畫家。他研習繪畫、水彩畫、人物素描、石膏、雕塑、板畫、油畫和抽象混合媒材,亦從不忘實驗創作。

黎小傑畢業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,學成歸來後,便著手探索小城,一開始以俯瞰視角凝望澳門,他分享:「從舊城區的一個屋頂向下望,你會看到很多鐵皮屋頂,並發現一片很有趣的城市肌理。」

俯瞰視角啟發他以宏觀的角度觀察城市,但今次他決定採用微觀視角,以另一角度捕捉古舊建築物的地板及牆壁上的彩繪瓷磚,再利用想像力拼發出《荏苒》系列的抽象油畫,展出於這個「藝文薈澳」的平行展。
 
他說:「這些瓷磚代表了這個城市過去幾十年到一個世紀以來的時代風格。現在的年青人喜愛極簡設計,但以前的人都鍾愛具有不同圖案的裝飾藝術。從這些瓷磚,你可了解他們在設計上的喜好。」

黎小傑一改傳統掛牆的展示方式,把每一小塊的彩繪瓷磚畫布,逐一拼貼在金沙畫廊的牆壁和天花板上
過去八年間,黎小傑繪畫了超過二萬塊細小油畫布,每一小塊都模擬了瓷磚的傳統顏色紋樣。為了讓畫作更逼真及傳遞時光的流逝,他增添了一些歲月洗禮的痕跡,例如經日曬雨淋而導致瓷磚剝落和褪色的樣態。 

然後,他便將每一小塊畫布拼湊起來,組裝成從地板到天花板的馬賽克作品,讓觀眾沉浸在三維體驗之中。在展覽中,它們彷彿具有生命,從牆壁上溢出,攀越走廊,或形成意想不到的形狀,讓人感到恍如身臨另一個維度之中。

談到令人費神的組裝拆卸過程時,他分享:「每當我展示這些瓷磚畫布,都會根據不同展示空間的大小、結構和布局推砌出來。今次的展覽,我需要在一個比較窄的走廊布置這件作品,所以當觀眾經過走廊時,感覺就像被這些作品一擁入懷。」


支持本地藝術

《形式背後》展示多元化的作品,從對過去的澳門作如詩般的回眸、光譜系列的油畫,以至富實驗性的塑膠彩作品,無一不是本地當代藝術家的智慧結晶,流露出從心而發的反思,拉近觀眾與他們的距離。

三位藝術家都十分感謝金沙中國在「藝文薈澳」期間建立了這個平台,把他們的作品展示給各方觀眾,並提高小城多元創意氛圍的能見度。黎小傑表示:「金沙中國非常有心,我們經過多番溝通和磨合。雖然佈展要求很複雜,但他們都能去理解和支持。我覺得今次這個展覽能夠鼓勵更多人去創作,以及讓這個行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。」

金沙中國一直以來,都積極支持並推動本地藝術,及培育年青藝術家。自2022年2月起,旗下的常設展覽空間「金沙藝廊」開幕以來,已主辦了七個藝術展覽,鞏固澳門作為多元文化、創意理念和人才交流中心的地位。

梁子毛亦大讚金沙中國對推廣傳統文化藝術的用心,亦非常欣賞其於2019年及2021年在「藝文薈澳」所舉辦以陶瓷為主題的展覽,他說:「金沙中國曾舉辦一些關於嶺南工藝的展覽,我覺得非常有教育意義,亦很『貼地』,這些展覽可以令更多觀眾了解我們中華的文化和工藝。」 

無論您對哪種藝術情有獨鍾,金沙中國的綜合度假區已為您準備好一系列觸動人心的展覽和活動,讓源源不絕的創意,貫穿整個盛夏金秋。
過去八年間,黎小傑繪畫了超過二萬塊細小油畫布,每一小塊都模擬了瓷磚的傳統顏色紋樣。為了讓畫作更逼真及傳遞時光的流逝,他增添了一些歲月洗禮的痕跡,例如經日曬雨淋而導致瓷磚剝落和褪色的樣態。 

然後,他便將每一小塊畫布拼湊起來,組裝成從地板到天花板的馬賽克作品,讓觀眾沉浸在三維體驗之中。在展覽中,它們彷彿具有生命,從牆壁上溢出,攀越走廊,或形成意想不到的形狀,讓人感到恍如身臨另一個維度之中。

談到令人費神的組裝拆卸過程時,他分享:「每當我展示這些瓷磚畫布,都會根據不同展示空間的大小、結構和布局推砌出來。今次的展覽,我需要在一個比較窄的走廊布置這件作品,所以當觀眾經過走廊時,感覺就像被這些作品一擁入懷。」


支持本地藝術

《形式背後》展示多元化的作品,從對過去的澳門作如詩般的回眸、光譜系列的油畫,以至富實驗性的塑膠彩作品,無一不是本地當代藝術家的智慧結晶,流露出從心而發的反思,拉近觀眾與他們的距離。

三位藝術家都十分感謝金沙中國在「藝文薈澳」期間建立了這個平台,把他們的作品展示給各方觀眾,並提高小城多元創意氛圍的能見度。黎小傑表示:「金沙中國非常有心,我們經過多番溝通和磨合。雖然佈展要求很複雜,但他們都能去理解和支持。我覺得今次這個展覽能夠鼓勵更多人去創作,以及讓這個行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。」

金沙中國一直以來,都積極支持並推動本地藝術,及培育年青藝術家。自2022年2月起,旗下的常設展覽空間「金沙藝廊」開幕以來,已主辦了七個藝術展覽,鞏固澳門作為多元文化、創意理念和人才交流中心的地位。

梁子毛亦大讚金沙中國對推廣傳統文化藝術的用心,亦非常欣賞其於2019年及2021年在「藝文薈澳」所舉辦以陶瓷為主題的展覽,他說:「金沙中國曾舉辦一些關於嶺南工藝的展覽,我覺得非常有教育意義,亦很『貼地』,這些展覽可以令更多觀眾了解我們中華的文化和工藝。」 

無論您對哪種藝術情有獨鍾,金沙中國的綜合度假區已為您準備好一系列觸動人心的展覽和活動,讓源源不絕的創意,貫穿整個盛夏金秋。